长江是水运“黄金航道”,每天船流如织。江都嘶马湾航段是长江江苏段最为复杂险要的航段之一,航道弯曲,河口、码头、锚地交错,曾有“嘶马湾,鬼门关”的说法。春运期间,海事如何保障过往船舶安全行船?如何保护长江水生态环境?日前,记者跟随海事人员,乘着海巡艇体验了一回“巡江”。
“走,出发!”早上8点多,刚登上嘶马塔台所在的海事趸船,江都海事处副处长李春杏就招呼记者出发。沿着甲板往里走,就看到一艘稍小的船停靠在大船旁边,记者小心翼翼地跨过甲板,登上了海巡艇。松开缆绳,海巡艇画出一个半圆,然后打好方向,行进在宽阔的江面上。
“那些江面上的物体是航标”“那边是长江这段水域的取水口”……李春杏不时介绍,巡航除了查看水上交通秩序,也要检查航标有无损坏、取水口有无异常。
顺着滚滚长江水一路往下游巡去,只见宽阔的江面上,过往船只各行其道、有条不紊。
“我们负责的嘶马湾航段,弯度大、通行难度大。水面不像道路可以画线,也装不了红绿灯。到了弯道口,如果不提前预防,湍急的江水能把下行船推向北岸,导致与上行船发生碰撞。”李春杏一边盯着弯道口,一边给记者作科普。
“那边岸上是啥地方?家家都建着小楼房嘛!”远处一片“白色楼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是海事水上‘临时停车场’——‘扬临停1’。看着像‘白色楼房’,其实是一艘艘停在一起的船。”执法人员姜越笑着说。
“不对,那边怎么有两艘船停错位置了!”谈笑间,另一位执法人员陈禹发现了情况。
“船长,靠过去,那边停了两艘集装箱船。”看清楚后,姜越一边招呼船长,一边拿起对讲机喊道,“‘万邦祥运’‘万邦祥运’,请接高频6频道,我是江都海事处执法员。这里是80米以上内河散货船舶临停区,请立即起锚至下游集装箱船临停区停靠。”
上午10点,海巡艇巡至泰州附近,准备返航。“船长,顺道开到锚地吧,一早推送的‘黄码船’正停在那,我们去检查一下。”李春杏说。
“黄码船”是指存在一般失信行为或信用评级较低的船舶。位于嘶马湾航段的塔台每天能够最终靠“智慧海事”信息化系统接收过往船舶的各种信息。黄码、红码船舶在塔台的信息平台上一览无余。李春杏说:“红码船舶必须逐一跟踪检查,黄码船舶抽检一部分,这艘正好在我们的返航道上。”
来到锚区,跨过四条船,终于登上要检查的船舶——“万达XXX”。李春杏负责与船长交流,姜越和陈禹负责检查船舶状况和各类材料。
“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运什么货到啥地方?之前因为什么被滞留?”李春杏查看过黄码详情信息,知道该船的所有情况,但仍然这样提问,就是要看船长的回答是否真实。
“之前因为舵机的液压报警装置存在严重故障,在上海滞留了一回。”船长的回答与系统里记录一致。
“舵机相当于船舶的方向盘,报警装置发生故障就不能及时提醒船员补充液压油。一旦油压不够,整艘船就会失控。”李春杏走进驾驶舱和机舱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舵机液压报警装置是否修复。
紧接着,执法人员对每名船员的适任证书进行查验,并仔细检查了船舶证书,对货船的基础信息、航线轨迹等一一进行核对。
“船长,经过检查,你船生活垃圾污水储存装置配备是符合标准要求的,但距离上次接收已接近5天,如果暂时不去靠码头,就在这里及时申请接收。用‘海事通’APP直接预约江都辖区的接收船过来就行,都是免费的。”检查结束,李春杏提醒道。
“生活污水如果不立即处理,会滋生细菌,存在污染江水的隐患。”李春杏说,船舶污染防治工作与水上安全监管同等重要,如今船上的生活垃圾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物都是通过免费接收转运上岸集中处置。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是扬州“613”产业体系中的重点产业之一。嘶马湾航段区域内聚集了七家船厂,每周都有大小船舶需要下水试航、交付。船舶试航前检查、试航维护秩序也是海事的重要工作。
当天要检查的,是中船澄西的一艘8万载重吨散货船。下午2点,记者来到停船的港池,庞然大物般的散货船像一幢大楼横在面前,登船需要爬十多米高的舷梯。虽然装有简易扶手,但坡度近60度、脚下镂空的舷梯还是让人两腿微抖。
戴好头盔,沿着甲板的楼梯攀上位于五层的驾驶室,执法人员拿出一个个专业设备,对船舶的自动识别系统来进行数据测试。随后又拿出喷雾剂样的瓶子对着头顶的报警器进行测试。
随后,记者又跟随执法人员在三层甲板做了救生艇试验,在主甲板一层检查应急发电机、二氧化碳释放装置和固定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虽然天气严寒,但一圈下来,大家满身是汗。将近下午4点,检查完船头的锚机操作状态,一天的巡查终于结束了。
“一艘集装箱船明天要从镇江出江试航,江面船舶较多,请立即前往护送。”刚登上海巡艇准备返回塔台,还没坐热,李春杏又接到新任务——中远海运重工打造的一艘16000标箱级的集装箱船要出江试航,需提前一天护送至镇江海轮锚地。
“海巡艇注意提醒上行船舶控制航速”“塔台时刻关注江面通行情况”……赶往三江营河口的途中,李春杏不断与塔台和海巡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