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武汉营商环境向“优”而行,中小企业发展量质齐升。全市净增中小企业11.06万户,总数达89.37万户,同比增长14.13%,位居副省级城市第6;规上工业公司新增34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2037家,比去年末增长77.33%;在工信部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武汉综合排名连续3年实现进位,2023年提升至第12名。
从街边小店到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关键一环,从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百舸争流,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及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先导产业的成果涌现,民营经济在武汉一直举足轻重地存在着,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茁壮成长,为武汉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2023年以来,武汉厚植创业创新沃土,营造人才“敢创”、资本“敢投”浓厚氛围。印发《武汉市2023年中小企业工作要点》,统筹推动实施“七万工程”,出台《加快培育中小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方案》,制定17个工作方案,发布18项政策指南……“海阔凭鱼跃”的武汉,正以久久为功的耐心、“十年磨一剑乃至数十年磨一剑”的韧性,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为经济高水平发展添活力、增后劲。武汉用“创业创新培育一批、企业进规增长一批、专精特新做优一批、融资上市壮大一批”的思路助力企业底盘不断夯牢做大。
2022年至今,武汉连续两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以上,总数达到309家,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全国城市第7,形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梯次培育格局;同时,推荐305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金银种子”企业,优选100家企业组织上市精准辅导,培育逸飞激光、武汉蓝电、开特股份、友芝友4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上市。
专精特新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是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自主可控的关键。成立于2005年的“小巨人”企业武汉力地液压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地液压”),主要是做水利水电液压启闭机及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及服务。公司制造多款“国家首台套”,填补国内空白,并畅销10多个国家。
“近20年来,我们从始至终坚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实行精密制造、精细管理,加快企业数字化建设。”谈到走专精特新道路,力地液压董事长朱明礼坦言,日益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环境,促使企业一定得有自己的战略定位,然后持续深耕,才能做专做精,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2023年7月,武汉市启动专精特新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集聚全市优质资源,搭建高质量服务平台,增强专精特新企业高水平发展“底气”,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向强而争、向优而进、向大而行,项目启动以来,共举办14场活动。
“作为一个‘武汉伢’,在外兜了一圈后,很荣幸还是回到这里扎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砺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志军感叹,深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6年,企业未来的发展已经与武汉紧密相连,汽车是武汉第一支柱产业,在新能源汽车高度普及和快速的提升的背景下,公司也将立足武汉,加强与国内智慧交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拓展更多产品和市场领域。
2023年以来,武汉市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截至2023年底,武汉市规上工业公司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0%,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我市3个参赛项目全部获奖。”12月13日,第八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传来喜讯,武汉市推荐参赛的3个项目分别获得企业组二等奖、三等奖和创客组三等奖,创历史最佳成绩。
有梦想,到武汉,一起创!自2023年5月,2023年创业十佳暨创客中国武汉市分赛启动以来,标准化、精准化、常态化开展赛前辅导、赛后跟踪系列服务,组织创业天使导师团下沉一线,累计联系、走访相关园区、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百余家,完成项目征集近千项,同比增加近50%。
双创载体和高校是创业创新的“培育皿”,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地和发源地。2023年,武汉启动创新型企业育苗行动(以下简称“育苗行动”),聚焦“载体强基”和“高校育种”两大板块,发动武汉市创业天使导师力量,走进载体和高校,开展“全科式”帮扶。
在育苗行动载体赋能系列活动中,针对一个个服务企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参会载体运营人员、企业代表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创业导师参与点评,帮助载体解决痛点问题,提升载体运营和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载体赋能系列活动共举办6站,辐射企业9000余家;开展高校创业大讲堂42场,服务高校创业者及大学生4600余人次。
“育苗行动开展以来,有效推动武汉创业创新发展,极大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创业天使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白玉表示,育苗行动实质是导师服务模式的自我创新、自我革命,目的是营造更好的创业创新良好生态,推动武汉创业创新事业提档升级。
当好中小企业“娘家人”,以全程“陪跑”,助力企业“健步如飞”。2023年,武汉市发放小微客户服务补贴券2401.9635万元,惠及企业5250户;举办导师半月谈系列活动13期;组织数字化转型、市场拓展等方面系列服务活动16场,累计参与企业162余家。2022年至今,举办“万企育才”工程培训80期,“线上+线家企业参与。
6月8日,武汉市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暨江岸区全域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揭牌,拉开全市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建设序幕。
“将工作站打造成诉求响应站,将专员培育为政策宣讲员、信息收集和诉求协调员。”2023年4月,武汉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启动试运营,在全市各级政府中小企业服务部门、产业园区、集聚区和楼宇等企业未来的发展载体及各类服务机构中遴选一批具有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场地和服务能力的机构,负责区域内的客户服务工作。
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设总站、分站、工作站三类站点,按照“市—区—街道—站点”四级布局,进一步下沉服务力量。截至目前,武汉市已授牌510个服务工作站和1152名服务专员。
11月17日,走进中兴悦达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可谓非常热闹,这里正在开展“2023年高新申报及税务有关问题解答”沙龙活动,像这样的公益活动,该工作站每周五都会举办。
中兴悦达专家公益团队成立两年多以来共服务2000多家企业,陪伴800多家小微企业从创立到稳步发展,与企业一同成长。
“很多企业有好技术、好点子,也有一腔热情,但如果想做大做规范,必然要了解一些政策、法规,需要有人去传达、解读,这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中兴悦达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杨芸鉴十分喜爱这份工作。他表示,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的建立,让不同专业的创业导师、专家有了用武之地,也让企业有了学习、交流的阵地。
线上线下齐发力,服务企业“零距离”。2023年,“汉企驿站”专员服务小程序成功上线,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闭环服务机制。同时,在武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汉企通)开设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专区,企业一键就能找到身边的服务工作站和服务专员。
破解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武汉吹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冲锋号。近日,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启航大会成功召开,解读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实施方案,发布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名单。
2023年8月,工信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在全国遴选30个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武汉市以全国第6的成绩入选,并在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上首批启动,选定光通信及激光设备制造、电气及其他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4个行业500家企业组织试点工作,并复制推广到石油化学工业、新材料、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等行业,推动800至1000家中小企业完成改造。
创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武汉早已做足“功课”。2019年以来,武汉市推进实施“工业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计划”,累计打造国家数字领航企业2家、标杆智能工厂20家、示范智能工厂102家、数字化产线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坚持开展“周五之约”数字化转型培训推广活动,参加培训企业累计超过3000家,有力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搬运、码垛机器人能平稳搬运重达2吨的重型设备,焊接机器人的点焊精度误差在0.3毫米以内,人机协作机器人精准定位实现人机协同作业……在武汉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展厅,工业机器人的不同应用场景呈现在眼前。
近日,“周五之约”活动供需对接专场走进武汉发那科,公司副总经理韦鹏表示,发那科正助力工业机器人在武汉制造业加快应用,带动华中区域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
楚能新能源武汉江夏基地一工厂,建立“极速智造”体系,每分钟下线%;武汉东泰盛机械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升级后,整体运营效率提升13%……在武汉,慢慢的变多中小企业加入智能化改造浪潮,通过技术创新、数字赋能,解决工厂生产、管理中的痛点问题,提升公司制作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接下来,武汉市将遵循“聚焦重点、分业推进、示范引领、全方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坚持需求端—企业、供给端—服务商两端发力,锚定企业全升级、服务全链条、样板全复制三大目标,围绕公司参与、平台赋能、资金奖补、复制推广四个重点工作,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