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城碧水绘宜居画卷 古交依托三大工程推进生态修复

时间: 2024-05-25 23:57:50 |   作者: 景观坝

详细介绍 首页 > 产品展示 > 景观坝

  古交市水务局始终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多年来坚持生态治汾思路不动摇,立足古交实际,不断加快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开展了为建设宜居古交而实施的生态修复工作,在推进古交乃至太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改善省城水环境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2014年10月,古交市启动实施汾河市区段河道治理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综合整治铁磨沟至长峪沟段1.8公里河道,建4米高的蓄水钢坝闸 1 座,形成长1550米、面积18.6万平方米的蓄水区域;在汾河市区段两岸铺设污水管道11.46公里,将两岸生活垃圾污水进行全部收集。项目概算总投资1.61亿元,工程于2016年完工,工程的实施,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防洪标准,提升了城市品味,极大地改善了汾河水质。

  汾河市区段河道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是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也是我省2016年度全国江河湖库水系联通项目,同时也承担着加快晋祠泉复流的重要任务。工程建设内容有综合整治滩上桥至铁磨沟4.5公里河道,安装钢坝闸2座,溢流潜坝4座。项目于2016年10月开工,2017年10月提前完成建设任务。汾河市区段一期和二期工程完工后,使汾河古交市区段6.3公里河道得到综合治理,形成了连续蓄水区总长4.25公里、蓄水面积51万平米、蓄水总量84.6万方的流动水体。工程还具有非常明显的生态效益、防洪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加大晋祠泉补水量,通过工程实施,河道渗漏补给量将达到1.3立米/秒,将加快晋祠泉复流进程;二是进一步提升河道防洪能力,通过河道整治,满足了1500立米/秒流量不淹没景观绿化带的防洪要求;三是提升汾河水质,两岸污水得以收集处理,蓄水区的水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四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工程的实施,使城市空气得到净化,逐步提升了城市功能,为下一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古交市汾河景区始建于2003年,经过连续七期工程的实施,在市区汾河两岸初步建成了景观带。工程西起滩上桥,东至长峪沟,长6.3公里,提升改造面积44万平方米,主要项目包括:改造景点8个,新建景点7个,新建园路12570米,并对现有绿化、亮化和其它工程做全面提升改造,总投资约5600万元。工程于2018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将于今年6月完成全部扫尾工作。经过提升改造,汾河景区功能布局逐步优化、配套设施加强完善,深度激活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生态、自然、亲水的生活环境和休闲健身的活动空间,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加快了我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步伐。

  古交市于2013年启动实施御道川水库建设工程。工程位于大川河上游御道川,设计坝高18.9米,最大坝长324 米,采用砼面板堆石坝,总库容162万方。工程于2018年4月正式开工实施,预计于2019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20年全部完工。建成后该工程将发挥向晋祠泉域补水、工业供水、农业灌溉、防洪保安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同时还将为大川河城区段蓄水提供稳定的应急备用水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继续做好水文章,加大对汾河的综合生态治理力度,从我市水务实际出发,规划对汾河滩上桥至龙尾头段实施综合治理,使汾河古交段达到全治理;实施水源调配工程,将第二污水处理厂排水回用至汾河沿线及屯兰川工业园区企业,置换减采地下水,涵养水源;对市区段入汾重要一级支流如原平川、矾石沟等实施综合整治,改善蓄水区水体水质和汾河上游水体环境;实施御道川水库至市区段输水管线工程,作为城市自来水备用应急水源同时可为大川河蓄水段进行生态补水。(王婧 雷彦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