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冲刺本月通车

时间: 2024-12-07 08:13:50 |   作者: 产品展示

详细介绍 首页 > 产品展示

  日前,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通过交工验收,这座历时1年半筹备、4年多时间建设的超级工程终于迎来了通车前夕的最后冲刺。黄茅海跨海通道全长约31公里,其中跨海段约14公里,包括两座超大斜拉桥——黄茅海大桥和高栏港大桥,以及两座隧道和四处互通立交。该项目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要交通大动脉,更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4年多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打下工程的第一根桩。时间一晃而过,没想到如此高标准、高质量、高颜值的跨海通道,能够这么快建好,这背后是近万名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站在江门赤溪镇海岸边,项目总工程师沈大为感慨万千。

  遥遥望去,黄茅海跨海通道在江门和珠海之间如巨龙蜿蜒于黄茅海之上,五座“小蛮腰”桥塔屹立海中,在大湾区这片实干热土上,绘成一幅全新的现代建筑与自然美景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在这样一个中国新基建的“品质样本”、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地标”、广东高水平发展的“引擎工程”背后,是一个个鲜活有趣、饱含奋斗、激情与汗水的建设故事,是黄茅海上的两千多个日与夜。

  站在台山市赤溪镇黄茅海边,向东望去,对岸珠海高栏港金湾区看似“近在咫尺”,却又有些“遥不可及”。人们若想抵达对岸,就必须北上绕道,进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跨越崖门水道之后,再向南折返。这一路线,像极了曾经中山前往深圳的绕道情形。彼时的崖门大桥,就像虎门大桥一般,一旦车流量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加,将较大有几率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在此背景下,谋划建设黄茅海跨海通道,在黄茅海划下“关键一横”,成为人类的共同期盼。

  2019年1月17—18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在珠海市组织召开黄茅海跨海通道工可评审会,项目工可顺利通过评审,前期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仅仅是分体式钢箱梁的应用方案,我们就组织了国内多家抗风研究机构,优化研究断面方案超过150个,并联合3所大学进行了风洞试验。”黄茅海跨海通道工程技术部经理孙文晋回忆,项目在前期工作中,管理中心就以终为始主动将各个单位组织起来,开创性地提出业主牵头组织方案内审,让涉及施工的每个参建单位都参与进来,现场集中讨论思路方案。

  2020年6月6日上午11时26分,历时1年半时间筹划准备,人们的期盼成为现实,粤港澳大湾区再次迎来一个重要时刻:靠近江门台山市的黄茅海海域上,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先行施工标段打下第一根钢管桩,开始建设用于项目施工的钢栈桥,代表着该项目正式开工,比原计划时间提前半年,从此便给这座工程打上“黄茅海速度”这一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烙印。

  那时,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建设正是高潮,南粤大地的建设者们奋战正酣。在珠江口,港珠澳大桥已建成通车,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南沙大桥(原虎门二桥)通车刚满一年,260米高的桥塔当时还是国内最高的悬索桥桥塔,不久之后,这一高度被建设中的深中通道刷新。

  “我们不少建设者都参与过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的施工,如何在这些超级工程的‘肩膀’上,再建出一座漂亮的跨海通道,是我们新的使命。”黄茅海跨海通道安全生产管理部经理李金晖曾经参加了南沙大桥的建设,来到黄茅海,他和很多建设者的目标一致:未来,在大湾区桥梁建设史上完成新的挑战。

  时间来到2020年12月16日,仅仅过去半年,黄茅海跨海通道钢栈桥已搭建完毕,主体工程真正开始启动,标志着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当天,我们在黄茅海大桥西塔平台施工现场举行了今冬明春旱季大干动员会,所有人都干劲满满。”初冬的风些许微凉,吹到黄茅海跨海通道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李金晖感觉凉意消散,心中火热取而代之。

  2021年3月19日上午,随着几台大型钻机开始轰鸣,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主墩桩基开钻,项目主体工程取得又一重大进展。仅仅3个月后,6月29日,项目控制性工程黄茅海大桥和高栏港大桥5个主塔的164根桩基全部浇筑完成,共计用时196天,黄茅海跨海通道两座主桥从水下桩基施工转入水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自此,黄茅海跨海通道迎来真正的全新挑战。”沈大为介绍,项目从设计之初,就致力于桥梁建筑美学,打造大湾区“新地标”。其中,“海上小蛮腰”成为最大挑战。

  仔细看,两座主桥的五座塔柱,塔柱截面由圆形渐变至圆端形,再由圆端形渐变至圆形,建设者们面临复杂空间变截面独柱异性塔全过程精度控制要求高的难题。为此,项目专门成立劳模工作室和技术创新工作室,通过多方面持续抓具体质量指标和工艺细节,创新了双曲面模板BIM设计—数控加工—预制拼装一体化技术、钢筋BIM设计—数控加工—骨架成型—整体吊装技术,发展了大体积混凝土控裂技术,实现索塔内实外美建造。

  “我们创新采用了DOKA木模板爬模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以柔克刚’,用木材的方便可塑性,精准控制造型木的曲率,实现每节模板的定制化加工。”保利长大黄茅海跨海通道T5合同段项目总工谭海雄和记者说,技术团队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死磕”,创新性地借鉴了家具的制造经验,把模板预制现场变成了“家具厂”,通过每次切割造型木5—6毫米改变模板形状,来实现“小蛮腰”横截面的曲率变化,其精度控制的难度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在黄茅海跨海通道主任朱超的带领下,项目成立攻关团队,使用钢筋部品装配化实施工程技术和钢筋节段整体吊装工艺,使用大型动臂“一勾吊”,将主塔钢筋安装由4天缩短至1天,减少高空作业人员60%以上,大大降低安全风险。在BIM技术及工艺创新的加持下,建设者运用三维施工模拟、智能建造、智慧工地信息化等技术方法逐步实现了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可视化,创造了主塔从8天缩短至5天浇筑一节段的“黄茅海速度”。

  2023年4月18日,黄茅海跨海通道五座主塔全部封顶。在了解其背后的建设智慧后,海上“小蛮腰”对于这座工程的内涵更加丰满——在它身上,现代科技智能建造与手工艺精雕细琢完美融合,它是桥梁建筑,更是矗立在黄茅海上的一件艺术品。

  2023年6月19日,经过近4小时的持续定位和挂钩,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首榀钢箱梁架设成功,标志该项目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每年6—9月是台风高发期,黄茅海最大风的速度超越42米每秒,10级以上阵风是家常便饭。”台风、暴雨是建设者们必须面对的课题,令谭海雄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某一次台风来临,建设者们早早安装好临时减振装置,已经回到岸上避风的谭海雄不知为何,总觉得现场装置有一颗螺丝没有拧好。“其实我们已检查了很多次,那可能仅仅是一个错觉,但对于施工安全来说,一点马虎不得。”最后,仅仅为了一个念头,谭海雄和同事连忙冒雨跑了一趟,再次确认没问题后,才放心下桥。

  这样的细节,刻画在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过程中的每一处。“由于钢箱梁浮吊吊装受海水涨落潮的影响较大,且一天中满足吊装的条件时间很有限,怎么安排每一道工序的时间点,在准备之前真的是绞尽脑汁。”在中引桥大节段钢箱梁的架设施工中,中铁大桥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T4合同段现场技术员宇荣春不厌其烦地跑现场,从旭日东升到落日时分,经过无数次模拟,宇荣春把浮吊与运输船的站位关系、浮吊取梁时机和方式和落梁时机做了全方位透彻的研究,精准把控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时间和空间的精密配合,最终在一天的有效时间内顺利高效地完成大节段钢箱梁架设施工任务。

  2024年6月19日,黄茅海大桥成功合龙,标志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线贯通,至此,江门珠海实现“牵手”。孙文晋和记者说,黄茅海大桥桥面采用分体式钢箱梁设计,是在广东省内首次大规模应用。建设团队在气候多变的黄茅海海域“穿针引线”,克服通航安全保障、台风天气、合龙与体系转换等多方面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难题,最终实现合龙偏差在2毫米以内。

  “我们有一个施工晴雨表,统计显示今年5月1日至今,满足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条件的天数不足6天。”保利长大黄茅海跨海通道T10合同段项目总工卢旭介绍道,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对施工环境的要求极其严苛,需要同时满足有连续7天晴天、湿度不大于85%、钢桥面温度不大于50摄氏度等条件才能开展施工。

  2024年8月底,在结束了一段阴雨天气后,广东迎来晴天,钢桥面铺装“趁机”提速。通过应用智能设备和科学精密组织,在2个月内,10月29日,项目就完成了全线沥青铺装,钢桥面铺装体量达16.4万平方米,单次铺装面积和单次铺装最大里程数均创世界纪录。

  11月14日,黄茅海大桥和高栏港大桥完成荷载试验;11月25日,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过交工验收。“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做好通车前的准备工作,以最饱满的姿态迎接工程正式通车的到来。”朱超说。

  如今,站在黄茅海大桥上凭栏远眺,暖阳下的海面浮光跃金,不到6年的时间,2000多个日与夜,近万名建设者曾经在这里聚力前行。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之后,在大湾区这片实干的热土上,关于奋斗的故事仍在继续。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