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早晨7点,安化县梅乡镇龙安村的田野上已是一片繁忙。三台大型挖掘机挥舞着钢铁胳膊正在平整土地;满载碎石的工程车在刚压实的机耕道上往复络绎;工人们忙着修砌途径......这是龙安村2000亩高标准农田建造项目施工现场的炽热场景。“从前这块地,拖拉机开进来都打滑!”村党支部书记张开国站在田埂上,望着施工现场慨叹道。
安化县地处湘中丘陵地带,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长期以来,部分农田基础设施单薄、土壤肥力较低一级问题,限制着当地农业开展。2019年以来,这个坐落湘中内地的山区县已完结20.8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造,本年还将新增建造一万亩。
在安化县东坪镇崇阳观村,乡民吉佳伟正在调试新修水渠的闸口。“从前洒水要挑着担子走几里地,现在水闸一开,水就自己流到田里了。”他指着簇新的灌溉体系说。村党支部书记邓建军介绍,经过高标准农田建造,村里撤除重建了问题途径,新建了拦水坎和灌渠,水稻亩产根本稳定在1000斤以上。
在大福镇木溪村的演示基地,现代化的农业出产场景令人耳目一新。千亩良田整齐划一,智能灌溉体系主动运转,各类农机具在田间有序作业。“咱们合作社有200多亩早稻种在高标准农田里。”谷满仓合作社担任人严汉强满脸笑脸地介绍道:“高标准农田农业用水便当,便于机械化作业;比较一般农田,平等条件下每亩节省种粮本钱约200元以上,粮食归纳出产效益翻了一番。”
高标准农田建造是执行“藏粮于地”战略的要害行动。安化县农业乡村局相关担任这个的人说,经过“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体系改造,项目区粮食产能均匀提高一倍以上,为保证粮食安全供给了坚实支撑。据悉,安化县还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形式,结合当地特征开展稻鱼共生等生态种养,逐渐提高了农田归纳效益。现在,从前的“望天田”正变成稳产高产的“致富田”。